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杜御史莘老行状 南宋 · 查籥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一、《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五四、《南宋文录录》卷二二
公讳莘老字起莘姓杜氏,其先京兆杜陵人
唐工部郎甫自蜀如衡湘,其子宗文、宗武实从。
宗文子复还蜀,居眉之青神自号东山翁
东山翁生礼,举明经,为僖宗谏官
礼生详。
详生晏,景福中第进士,官至侍御史
公于御史,八世孙也。
曾祖泽民,考辅世,皆潜光不仕,而儒业谨礼,世为乡党所敬。
考以公累赠右奉议郎,妣师氏赠恭人
公幼颖秀,不好弄。
未冠,知力学。
时党禁严,天下学者一本临川,凡苏氏文,仆碑削札无遗,公独藏去,诵习不变,一时名胜多器重之。
宕渠守石翼以师礼延致,乃自眉徙居恭之江津中。
绍兴十年进士及第,以道远为亲忧,免赴朝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学官
隶业者随其材分皆有得,乃合而言曰:「学廪不继,居亡以久,愿输家馀为之」。
缗二千二百有奇,公乃市田六百亩,且簿正旧入,食益饶,自远至者甚众。
继遭内外艰,执丧有闻。
二十五年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天子厉精,收还威柄,召用四方人材。
公方授珍州学官,慨然曰:「兹非吾时乎」?
遂疏天下利病上之,良臣大悦,荐于上,为礼、兵部主管架阁文字
明年七月,彗见东方,上避正朝,减秩膳,诏群下极言阙失。
公奏封章,以为:「彗,盭气所生,历考史牒,多为兵兆。
国家为民息兵,而将骄卒惰,军政不肃,今因天戒以修人事,思患预防,无急于此」。
因指陈时事十弊,展尽无所讳。
应诏者众,上悉以付后省,命精择第而上之。
众议以公为首,于是进秩一阶,制有「言尤鲠亮,切中事情」之语。
迁敕令所删定官,修书以十数。
刑部断例尤精审,有疑则反覆奏请,必惟其当,同列皆服其尽心。
二十八年,改京秩,主太常寺簿,兼籍田司,寻除博士
千亩皆上腴,而岁取甚寡,耕者行赇以争射。
吏每于岁首步顷田,视赇之薄厚为予夺。
疆畎所接皆苦之,至是举故事请度田,公曰:「是无盈缩,安用度」?
乃立表大书于四境,且籍耕者赋。
耕田有定数,吏缩手不得肆。
旁近民感悦,至今赖之。
时虏谋叛盟,边备未敕,公因论对言状,且曰:「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上称善再三。
公叙感遇,上曰:「卿意亲,朕知卿忠赤」。
皇太后升遐,国朝典秩自南渡后多有司记省,至恤章又讳不录。
园陵事严,每有疑议,院吏皆拱手,公行古议,从容裁定。
大敛前一日,宰相召公赴堂曰:「有旨问含玉之制」。
公曰:「礼院故事所不载,以《周礼·典瑞》郑玄所注制之,其可」。
因立具奏,上览之曰:「是真礼官也」。
虞祭,或谓上哀劳,欲以宰相行事,主议者甚力,公曰:「古今无是比」。
卒正之。
今天子为建王,为皇太子,公讨论在奉常二年,所值皆大典礼,无一不当其物者。
秘书丞,面谢,又论江淮守备,上曰:「卿有言必及此,忧国深矣」。
权吏部员外郎
右选小使臣旧不出阙,吏间取而鬻之,在选数百人,远客寒窘无所诉。
公始命榜阙,使晓然以次就注。
三十一年,擢监察御史,在职三月,迁殿中侍御史,上曰:「以卿忠直,不畏强禦,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
虏使至,传钦宗凶问,请淮汉地,且索大臣书,辞慢甚。
上知其寒盟,赫然决策亲征。
公奏疏开广上心,其要谓:「善御天下者,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无事深忧,所以豫备;
有事不惧,所以济功。
今虏欺天背盟,政陛下待以不惧之时。
愿继自今,益以刚大为心,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所恃而士气振矣」。
因上四事:一、用建炎诏书,不限早暮,延见大臣及侍从,谋议国事;
二、申敕侍从、台谏、监司守臣,遴举可用之才;
三、虏情虽叵测,然趣我使期,宜以时遣使,曲在彼;
四、车驾既谋顺动,则留钥所付宜须择重臣。
又言:「艺祖简诸道兵补禁卫,训阅精整,故方镇詟服,莫敢有异心。
今亲征有期,而熊、虎两司班直亲兵才五千馀人,羸老居半,至有不能介胄者,乞亟留圣虑」。
皆施行。
朝命郡县籍民为兵,为守望相助之计。
淮南独选丁壮,欲涅其手面,从大军役使,民骇而逃。
公言虏未至而先殴吾民,非计。
请令兵民止听郡县官节制,征役无出乡,淮民乃定。
上尝问蜀事,公奏曰:「茶马司旧用右选择州兵护马而东,未始乏事。
比岁三衙自遣御前军取之,二岁一往返,用四千四百人,皆精甲。
方事之遽,疲禁兵于道路,诚可惜」。
上曰:「卿为国计,周悉乃尔,甚惬朕意。
近谕宰相,如卿与虞允文、唐文若、马骐才皆可用」。
公顿首谢,誓展竭以报国。
虏报益急,公言:「鄂帅田师中老而贪,士卒怨,偏裨不服,临敌恐误国事。
虏造舟海滨,积全齐之甲,其谋不浅。
宜命海道诸将募死士为禁劫之计」。
上从公言,召师中夺其兵,遣李保趣东海
其后汉沔诸将得自奋,所向皆捷,李宝胶西,竟以火攻胜。
上出内库钱十七万赐出戍士大夫,公言:「诸军负回易子钱甚夥,例偿以月廪。
不先除此弊,缗出禁帑,入将帅私室矣」。
上悟,悉除军债,士拜赐和舞,人百其勇。
虏数道入寇,淮、楚、蜀诸军迎战,皆报捷,公奏曰:「兵有重轻,有奇正。
彼分道先入者,皆牵制之兵。
诸将贪小利,不相为援,则重兵所向,难支矣。
夏竦谓元昊犯边,岂能四路俱来?
必择一道并兵而入,请诏四路,凡有警,互相檄报,分兵策应援。
昭陵从之,西贼始困。
政今日事也」。
上即令都堂以此遍谕诸将。
蜀军克秦州,方事进讨,公虑乏军食,奏曰:「按籍常平义仓,为石者六十有二万,乞权令漕臣覈实,听缓急移运」。
有旨劄付四川计臣。
有司用绍兴七年巡幸故事办严,公曰:「今亲征与曩日事异,宜悉从简,以幸所遇郡县」。
上曰:「此行中宫及内人不往,止与建王行,令遍识诸将。
虽朕服用,亦自省约」。
公官中都久,知公论之所予夺,其为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脉络,尝叹曰:「台谏当论天下第一事,若有所畏,姑言其次,是欺其心,不敬其君者也」。
及任言责,被异眷,极言无隐,取众所素指目者,悉击去之。
带御器械刘炎筦禁中市易,通北贾,大为奸利。
一日见公,辄及朝政,语狂悖,公具疏闻,上即罢斥,监嘉州税。
淮南转运副使王秬素结宦寺,居官簠簋不饬,大吏率观望不能按。
公因其扰民,且妄言请兵,劾罢之。
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受命使虏,已而辞行,公再弹奏,谪居筠州
幸医王继先怙宠干法,富埒公室,子弟直延阁,通朝籍,姻戚党友莫非贵游,彻民屋以广第舍,僣儗禁廷,别业外帑殆遍畿甸,虽秦氏颛政无顾忌,率相结纳。
数十年间,未有敢摇之者。
自闻边警,日辇重吴兴,为避贼计。
公上疏数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饵其药,稍假恩宠,不谓小人骄横乃尔」。
公曰:「继先之罪,擢发不足数。
今臣所奏,其大凡耳」。
上作而曰:「有恩无威,有赏无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
于是羁置继先福州,子孙皆勒停,撤寺院生祠数十。
所掠取良家子为奴婢者百数,并还其家。
临安内外田宅赀货,悉拘籍,以千万计,天下称快焉。
虏兵临江,中外惴恐,无固志。
内侍张去伪取御马院西兵二百人,髡其顶发,都人异之,口语腾沸。
公弹治,上疑其未审,公执奏不已,竟罢去,为御马院致其仕,以所髡西兵隶殿前司,乃曰:「吾责塞矣」。
遂请补外。
初,公入台,有贵戚侵夺民田,州县弗能正。
民怀牒自椓杙其手以诉,台吏皆却立目语,公送棘寺验治,卒直之
陈俊卿自副端为兵部贰卿,求去甚力。
公因奏事,从容曰:「人材实难,况多事之际,如俊卿辈,今在论思之地,必有补益」。
上以为然。
其抑强扶弱,爱惜善类,皆此类也。
十一月,除直显谟阁、知遂宁军府事。
给事中金安节封还制书,改除司农少卿
时边遽日至,公勉就职。
顷之,虏酋毙。
公遂力请,竟拜前授。
朝士祖道都门,以诗文称述者百馀人,都人至今以为美谈。
宿卫武夫,府寺贱隶,诵说前朝骨鲠敢言,必曰杜御史也。
公为郡崇教化,谨科敛,待官属以礼,御胥吏以严,听断明审,人不敢欺。
未期月政成,父老群至,诸司借留,提点刑狱何骐、宣谕使王之望皆奏公课绩为诸郡最。
上受内禅,公著三议以进,曰定国是,曰修内政,曰养根本,理切而事该,殆无一语虚设。
未几寝疾,以隆兴二年六月八日卒于正寝,享年五十有八。
迪功郎累迁至承议郎,赐五品服。
上阀阅,应迁朝奉郎,命下,不及拜。
提点刑狱何逢原、转运判官李焘列公治状,乞以所迁官致仕,俾其孤沾延赏,上特许焉。
娶黄氏,集贤校理庭坚之孙,正字相之女,先公卒,累赠恭人
四男:长士廉,右迪功郎
次开,早卒;
士逊将仕郎
次士远。
三女,长适进士黄思训,次适进士刘元恕,季未嫁而卒。
男孙二人,女孙一人。
公事亲孝,处穷约,能竭力致养。
奉议公性峻,闺门威如,公左右顺承,无几微失其意。
弟四人,皆公训勉为善士,扶持经纪,俾克厥家。
与人交,胸怀豁然,无畦畛,然不可干以非义,所厚善皆天下知名士。
后进可教者,慰藉诱掖无倦色。
乡里老儒以恩科入仕,身死,家四壁立,十数丧暴露原野。
公出金钱,率里人共葬之。
遇人急难,辄尽力,不念其报。
好学,虽老不厌,俸禄悉以买书,所畜几万卷。
为文根极理要,必于有用。
有文集二十卷,《集论语解》一十卷,《显仁礼仪》三卷,藏于家。
将以乾道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江津之南江兖山之原。
士廉裒遗藁,叙历官岁月,来请撰次事状。
籥执书泣曰:「公立朝大节,章章无愧。
论谏在简策,清议在天下,不待文字而传。
然籥束发时,寓居江州,从公学问凡三年。
外家眉山人,与公母党师氏有连君子交,奉议公相得欢甚。
籥待罪三馆,公官奉常,未几来丞秘书,步趋相踵,欣愉戚忧相同至。
虑事剖疑,出一肺肝。
知公平生言行为详,则属笔传信,其可以固陋辞」?
方逆亮蓄力造谋,偃然以大一统自任,声势虚喝,闻听风靡,而议者狃久安,习秦氏故态,相顾望不出一语。
公自下士来,首发其端,四五载间,每奏对,不论他事。
太上简其忠注,措始整暇。
及虏大入,公益契合,朝引裾,暮伏击奸,声震辇毂。
太上听从如流,圣德日新,虽战士沫血,危急存亡之秋,而主圣臣直,人心悦,天意回,显相阴助,渠魁授首,土疆既失而复,社稷几危而安,其谁之功也?
宫之奇懦于谏而晋璧入,汲黯守节死义而淮谋寝。
观古人成败明验,则知正君定国,召和消变,其机在此不在彼,远览之士所以计度而深嘉之。
国朝任台谏之法,远出前代,台谏亦最号得人,其极挚不诬如此。
籥既状公行事大概,且推明功用所至,并以告太史氏云。
谨状。
滕王府咨议杜公神道碑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公讳义宽。字某
姓杜氏。东都濮阳人也。
其先在周者为侯。在汉者为三公
在魏者以许昌居守。在晋者以荆州作镇。
则杜氏之世禄。厥惟旧哉。
若乃其泽雷夏。其川河济。
颛顼起焉。昆吾理焉。
濮阳风化。所凭厚矣。
不有纯嘏。孰生大贤。
公则陈留郡亮之曾孙。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县开国侯保之孙唐宰相世系表作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伽)
隋本郡中正伽之子唐宰相世系表作雁门太守保)。承迈种之遗训。
体清醇之上姿。童而典学。
冠而好古。于是东涉汶泗。
北登邹峄。讲周公之德。
观孔氏之艺。则易之变。
诗之风。乐之和。
礼之节。书之政。
春秋之理。人一以贯之。
达其本矣。繇是大业九年
以孝廉高第授河东郡法曹。已而隋氏弗纲。
王充窃命。我太宗文武圣皇帝是以有陕东之师。
公转饷如役。赢粮从径。
军无后爨。士有馀勇。
郑是以殒。唐是以兴。
帝将策勋。公乃辞赏。
既不获命。请从叙迁。
因授虞州司仓参军贞观二年
改授普州安康。稍迁合州治中
恒州别驾雍州高陵。拜朝散大夫饶州长史
苏州司马滕王府咨议。凡宰二邑。
佐六郡。大小必诚。
远近如一。其所在也。
使者升闻。其所去也。
邦人颂德。且有兼官之拜。
实固大宗之屏。宜享三寿。
以谐百工。天难忱斯。
不可黩已。春秋七十有二。
永徽六年某月日。终于苏州
某月日。乃葬濮阳叠城之旧原。
礼也。噫。
公之为人。应变当理。
庆卿之善画。徵□考祥。
有董生之博览。威敌□附。
有穰苴之大略。摧刚为柔。
季布之高义。虽运逢板荡。
而才偶经纶。而或出当骋奇。
干赏蹈利。托风云之会。
邀日月之光。则万户之封。
不足致也。三旌之位。
曷云贵也。而能卷其舌。
塞其兑。实若虚。
明若昧。不贪骤雨之福。
以远浮焱之害。斯大雅之保身。
亦君子之向晦也。洎天衢开泰。
皇运清明。从官以养人而不为禄。
谨身以报主而不近名。回翔郡邑。
三十馀载。出处之际。
优游自得。其古之恬势利者欤。
初公之裔祖始宅帝邱。时更大乱。
室无遗堵。公因谓所亲曰。
吾之世业。为郡中正
遗爱不泯。阴德在人。
施于子孙。必有兴者。
于公高门之事。可不务乎。
用是改卜鲜原。大起层构。
垣墉既蔓。栋宇斯飞。
轮焉奂焉。爰笑爰语。
及公之后。斯事果徵。
一世其昌。既开方国。
再世而大。遂为相门。
论者以为知言矣。尔其乡党之行。
闺门之德。孝乃天继。
仁为已任。烝尝尽敬。
宴喜无荒。禄利必赒于外姻。
谯让不行于私属。故子弟趋教。
州里向风。虽有严刑峻法。
不如公之潜导也。诗所谓行归于周。
万人所望。有令名矣夫
令德矣夫。有四子。
长曰俭。早世。
次无忝。终于朝散大夫梓州盐亭
次曰慎行。终于益州长史建平县开国男唐宰相世系表作正平侯
蜀州刺史。次曰惟志。
终于吏部员外郎。赠吏部□咸以大名
克绍前烈。丰碑未树。
梁木先摧。孝孙户部尚书暹。
国之故相也。俭德为辅
正身立朝。以伯夷之直清。
张仲之孝友。是用秪率理命。
奉扬祖风。作颂称代。
刊石表墓。留侯大父。
已传班固之书。陈氏先生
何愧蔡邕之述。词曰。
昔公之先。于周为侯。
及公之允。于唐为辅
一德贻孙。千龄续祖。
身隔徂谢。名存宪矩。
在濮之阳。居河之浒。
畇畇原隰。济济榛楛。
别业年深。先茔地古。
丰碑颂德。式是东土。
重修昭觉寺 宋 · 李畋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成都文类》卷三七、《全蜀艺文志》卷三八、《蜀中名胜记》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八、光绪《重修昭觉寺志》卷三、民国《简阳县志》卷一三
妙色非相,有相则尊;
真谛无言,有言则大。
矧夫法身普现,帝网交映,宝月破昏于浊际,静刹植福于沙界,肃五蕴之纷扰,具十善之庄严,惠照倒迷,无一遗者,斯相之尊也。
法音赞运,群动无妄。
大云秘藏于贝阙,师子敷座于绀宇,摄四大之种性,归一如之总持,解脱障缠,无一悖者,斯言之大也。
既尊且大,则有为之教兴,无涯之利显,在乎人天寅奉,王臣护持。
尘劫不迁,是曰常住,其斯之谓欤。
昭觉寺成都福地,在震之隅。
先是,眉州司马董常宅,旧名建元,其缔构绍嗣之由,具萧相国遘碑悉之矣。
唐乾符丁酉岁,为了觉大禅师宴居之所。
禅师法号休梦姓韩氏京兆万年人
宣宗兴复象教,乃应诏诵经,对御落采,配终南山捧日寺。
具大戒于律师神祐,悟般若于石霜庆诸,参法要于百丈怀海,契心印于洞山良价
初至洞山洞山问:「近离何处」?
曰:「湖南」。
又问:「途中还见异人否」?
曰:「若是异人,不涉途中」。
深器之。
后领旨寓蜀,始立一大寺,辟甘露门。
开堂日,僧问:「净名大士入不二法门,旨趣如何」?
曰:「山僧未敢举明」。
又问:「若是,即事理不分」。
答云:「扁舟已过洞庭湖」。
凡言峻机悟,以复如是。
剑南节度使崔公安潜奏改建元,敕赐今额,仍给紫衣一袭,式光宗教
未几,僖宗出狩,驻跸西州,召禅师说无上乘,若麟德殿故事。
由是开沃圣虑,握乾纲而不动;
运输神力,回天步而高引。
玉銮反正而帝眷弥深,赐禅师紫磨衲衣三事,龙凤氍毹毯一榻,宝器盛辟支佛牙一函,布展义之泽也。
明年,王氏建节制两川,于禅师申尊叔之礼,奏锡师号曰了觉大师
及王氏开国,而禅师灭度,享年八十一,僧腊五十一。
门人洪福等建窣堵于当寺后庵,以令身归之,谥曰「真隐之塔」。
尔后宗派传袭,真风炳然。
至今住持大德延美上人,以了觉大禅师五代祖。
上人阳安郡平泉人姓杜氏,礼本寺怀进大德为出家师,依彦通律师授具足戒。
性惟真实,体本虚静,开口无机化,不言而鸥狎。
虚怀善应,施不求而谷盈。
禅林果熟,薝卜弥香,苑地灵,黄金争布,作大利益,须非常人,美公之谓欤!
兹寺有常住沃土三百廛,涤场敛穧,岁入千耦,并归寺廪,与众共之。
有舟航大贾输流水之钱,山泽豪族舍金穴之利,五铢一缕,悉归寺府,无一私者。
由是搆朴斲之材,较班输之技,而兴修之议,于是集矣。
寺之殿宇,旧且百间,今广而增者三百。
建正殿,塑金释迦像一躯,为黑白扳足之地;
修经藏,挟唱梵之堂四,为权实转轮之所。
广方丈之室,传达摩心;
备水陆之仪,宣梁武教。
及罗汉六祖翊善大悲,各列一堂。
又分千部经为东西龛,续建纪天列宿堂一所,仍加壮丽。
以至安毳侣、供公庖,局次有叙;
厨仓寮库、斋厅浴室,重门挟屋,启闭以时。
上缝瓦以如鳞,下密砖而若砥。
左瞻右顾,俱是道场;
一起一居,无非佛事。
寺之旧址,复于颓垣,鞠为茂草,仅百年矣。
以至悖蹊樊圃,可畏其邻;
认牛忘羊,莫分其主。
美公一旦竖版筑以绳之,兴百堵,轸旧封,葺墙五百馀间,周匝园圃,而邻相让,无一违者。
凡供食之丰洁,法席之华焕,时一大会,朝饭千众,累茵敷坐,如升虚邑,未有一物,爰假外求。
寺之胜迹,有僖宗幸蜀放随驾进士三榜题名记,陈太师六祖像,萧相国文建寺碑,会稽孙位画行道天王、浮丘先生、松竹,张南本水月观音翰林待诏失名氏,今寺额始自长安降到。
昭觉寺额,俱经乱不亡,为唐故事。
斯皆化感利舍护持之力也。
大中祥符戊申岁承领住持,迨三十有馀载矣。
惟食不兼味,衣不重茧。
言必谛信,故人无间言;
行必总持,故身无择行。
深入无碍,物我不二。
《经》云:「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吾见其人矣。
然能为爱河之舟楫,不住中流;
开觉路之康庄,俾求道。
故入其门者,如逊般若之岸,似升毗尼之堂。
树绕七重,尘无一点,信花界之胜果,锦江之田者焉。
尚能韬光愈晦,功成不居,耳闻赞扬,口称惭愧,是谓常住不住,所得非得者乎!
今门人赐紫沙门人逊谓布施回向,叹未曾有者,典教宗尚,宁可阙欤?
遂持了觉禅师诰敕三通,修寺行状数纸访,请纪茂实。
且念景德初与今岳阳张都官逵肄业于兹,倏尔岁寒,永言梦寐。
山阴都讲,曾栽挥麈之
衣锦相□,□□偷光之壁。
及乎尝醍醐之味,目琉璃之色,为日久矣。
德我既深,固不牢让。
大哉!
开群迷之眼,俾瞩乎大明,象设之谓也;
安□动之心,俾谐乎一法,言教之谓□。
□□□相则尊,所以祛其幻相;
有言则大,由是辩其魔言。
令蠢动廓然,见种种性,曰实曰权,归乎一揆,付诸佛子,历劫奉持,非师释氏之雄者,其孰能与于斯文!
宋故武阳张府君夫人杜氏墓志元祐八年三月 北宋 · 张无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元丰四年四月九日,先考寿终于家,以七年十二月七日葬于成都县金泉乡濯锦里。
后七年,当元祐之庚午五月七日,母氏寿终于其寝,享年六十有八。
孤子无逸卜得华阳县积善乡东庙里之兆,谨迁先考之丧,以岁在癸酉三月二十日,奉母氏之丧同穴而葬。
无逸因思古人谓亲无美而称之,是诬也;
有而不知,不明也;
知而不称,不仁也。
先君之言行,宣德郎张若讷昔为铭矣,无逸虽不敏,念母氏徽美,不可不述。
且葬期□迩,必托知者而后可传,祗惧不逮,谨次叙其实,而为志曰:母氏姓杜,其先京兆人,始居者未得其详。
曾祖良臣,耻逢伪乱,隐晦不仕。
祖言旦、父义辅,率以儒道遂志,以殖产实生,为邛郡著姓,世籍依政县
同娶同邑赵氏,生八子,母氏其长女也。
聪敏正淑,孝敬顺悌,十岁有成人之风,王父母异而爱之,试以家务,悉能干理,事无巨细,辄与详议,内外咨禀,咸叹仰焉。
先考之元兄,与母氏之季父同学,稔闻母氏之善,乃白我祖,以先考求为婚。
既大归,事舅姑如事父母,先意承志,温恭朝夕,曾无倦怠。
舅姑命与诸妇遝相职事,均其劳逸,母氏不辞难,不厌苦,非己所掌,亦须助为默使宜,合舅姑之心,诸妇亦赖其能而相与欢爱,闺门雍穆。
每至舅姑安寝矣,命适私室矣,姑中夜必起,虽多侍从,而母氏已执灯在前迎奉之。
姑复寝矣,姑命之而后退。
此乃孝从中出,天性然也。
见郎伯则尊敬如神,奉叔妹则克己尽礼。
事夫则能以柔济其刚,以顺守其正,得相成之道。
御诸子则慈爱为先,曰有父焉,有师训焉,吾曷用严?
然犹遇它人之善者指以为劝,恶者指以为诫,循循其诱,不已也。
无逸兄弟同气四人,母氏终方逾月而季弟卒,唯三人者奉兹遗体,当勉强于善,庶无失坠,以示诸孙,俾虽数十百世不违谆谆犹在之语,则母氏虽亡,固有不亡者在。
于窆也,复论母氏生而知礼,克自敛制,语不闻外,履不踰阈,雅性安静,不喜游观,乃曰妇女不出为贵。
自归张氏,家道日隆,内治号为得人,不可一日阙己,常思归宁父母而莫可得,历二十馀载不越户庭。
年过四十,时有污吏构陷伯砺,欲治于罪,先考救之,得逃其难,吏勒□考□□,母氏劝先考亦避去,吏呼家人,无逸将就吏,母氏曰:「吾夫妻爱养汝,望汝兴门户,或为吏所害,则汝其奈何?
我妇人无罪,彼焉能虐我哉!
吾当往」。
遂诣吏,吏有言,母氏随言应答,辞正理直,吏穷赧,竟不敢肆其毒。
母氏归见舅姑,面谢曰:「子妇□□□翁家忧,赖福荫免矣」。
舅姑忻慰。
斯则人生不幸,而人情勿言。
无逸以古之烈女多矣,甚此者至于死辱,传记不可不载。
重念母氏当危急之际,□今□以□,夫与夫之兄皆免于难,而解舅姑之忧,诚谓义也,烈也,而孝在其中,可不纪欤!
无逸蒙母氏保护如此,而不肖不能立身扬名,早酬父母之志,追思母氏恩育之苦,是以昭著其事,觊能老有所立,则庶几免罪;
终无所成,则负罪入地,痛恨奚释?
故□于石,□□□□无忘先世艰苦之事,而思所以光显云。
孤子无逸泣血谨志。
孙男处仁篆,孙男处宁书丹。
成都赵璨刻。
按:《文物》一九九○年第三期载拓片。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813年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予读诗至杜子美
而知古人之才有所总萃焉。
尧舜时。
君臣以赓歌相和。
是后诗人继作。
历夏殷周千馀年。
仲尼缉拾选练
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
其馀无闻焉。
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
然犹去风雅日近。
尚相比拟
秦汉以还
采诗之官既废。
天下俗谣民讴
歌颂讽赋。
曲度嬉戏之词。
亦随时间作。
逮至汉武赋柏梁诗。
而七言之体具。
苏子卿李少卿之徒。
尤工为五言。
虽句读文律各异。
雅郑之音亦杂。
而词意简远
指事言情。
自非有为而为。
则文不妄作。
建安之后。
天下文士
遭罹兵战。
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
往往横槊赋诗
故其遒文壮节。
抑扬怨哀。
悲离之作。
尤极于古。
晋世风槩稍存。
宋齐之间。
教失根本。
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
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
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
意义格力无取焉。
陵迟至于梁陈。
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
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
学官大振。
历世之文。
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
研练精切。
稳顺声势。
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
文体之变极焉。
然而好古者遗近。
务华者去实。
齐梁则不逮于晋魏。
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
律切则骨格不存。
閒暇则纤秾莫备。
至于子美
盖所谓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
言夺苏李
气吞曹刘。
颜谢孤高
杂徐庾之流丽。
尽得古今之体势。
而兼昔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
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为能所不能。
无可无不可
则诗人以来。
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
亦以奇文取称。
时人谓之李杜。
子观其壮浪纵恣
摆去拘束。
模写物象。
及乐府歌诗。
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铺陈终始。
排比声韵。
大或千言。
次犹数百。
词气豪迈。
而风调清深。
属对律切
脱弃凡近。
尚不能历其藩翰
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
体别相附。
与来者为之准。
特病懒未就。
适子美之孙嗣业。
子美之柩。
襄祔事于偃师
途次于荆楚
雅知予爱言其大父之为文。
拜予为志。
辞不可绝。
予因系其官阀。
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
晋当阳成侯姓杜氏
下十世而生依艺。
今家于巩。
依艺生审言。
善诗。
官至膳部员外郎
审言生闲。
闲生
闲为奉天
字子美
天宝中献三大礼赋。
明皇奇之。
宰相试文。
文善。
授率府曹。
京师乱。
步谒行在。
左拾遗
岁馀。
以直言失官。
出为华州司功
寻迁京兆功曹
剑南节度使严武拔为工部员外
参谋军事
旋又弃去。
扁舟下荆楚间。
竟以寓卒。
旋殡岳阳
享年五十九。
夫人宏农杨氏女。
父曰司农少卿怡。
四十九年而终。
嗣子曰宗
病不克葬。
殁命其子嗣业。
业以家贫无以给丧。
收拾乞丐。
焦劳昼夜。
子美殁后馀四十年。
然后卒先人之志。
亦足为难矣。
铭曰。
维元和之癸巳
粤某月某日之佳辰。
合窆我杜子美首阳之山前。
呜呼千岁而下。
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筠州洞山普利禅院传法记景祐五年正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近世分禅、律为二学,其所居之长,禅以德、律以亲而授之。
以德者选于众,而归之者亦众。
夫言德者,非世所谓德也,以其等空妄、超渐次、出死生,可以为天人师者耳。
故祖祖孙孙,称佛嗣焉。
筠之望山曰新丰,洞有佛刹曰普利禅院唐咸通中悟本大师始剪荆而居之。
悟本得心印于药山俨得于云岩晟得于石头迁得于青原思,思得于曹溪能,是为六祖
释迦如来二十九世而至达摩传中国,五世而至曹溪,又五世而至悟本,凡三十九世矣。
悟本之即世也,得法而去者,道全中山道虔居青林,相继来嗣之。
悟本又传曹山寂传道延,居鹿头。
道虔卒,鹿头又续之。
鹿头延卒,其门人惠敏袭之。
惠敏卒,嗣和尚自净业来继之。
李氏之称国主也,觉海尊师启大道场于金陵之报恩,其嫡曰文坦,被黄纸诏书,赐号大沙门,来统之。
云门真禅师之上足曰清禀,亦奉主命来后之。
卒,而豫章彦闻因之。
及彦闻而衰矣,辄以院付其徒,檀越不可,乃疏请九峰守诠绍之。
九峰亦本境之名蓝也,移法席至是山。
五年,复为庐山栖贤所请而去。
曲江晓聪传合淝自宝又传曲江,绳绳兴之。
师得法于黄梅,与皆云门之嗣孙,自悟本,或绝或承,凡十三代。
徙栖贤,黄檗,自已上,皆终焉。
悟本讳俍价越州诸暨人姓俞氏,年十二,师事五泄
二十一,受具于嵩山律师
慕南宗之学,南游江湘,得云岩而事之终其身,毕丧而后去。
武宗之诏,遂民服隐于箕州
宣皇御宇,乃复僧仪,南至高安之所丰洞,邑豪雷衡之山也,见其泉石幽奇,乃曰:「此大乘所居之地」。
言于雷氏,雷氏施之。
初,山多蛇虎,师庵居一宿,蛇虎尽去,至今山无虎焉。
留居十八年,名声四传,来学者五百馀众。
坐谈立悟,虚来实去者,不可胜数。
名闻京师,天子赐咸通广福寺额并一钟焉。
寻以咸通十年三月顺世。
先期其日,期至而去,徒众环泣,师瞑而复觉曰:「心无所依,是真修行,何有悲喜?
勿惊吾也」。
为斋七日,乃具师食讫,沐浴安坐,歛容而化。
葬于山之阳,敕谥悟本大师,塔曰惠觉之塔。
师能攻苦率众,衣无䌽,卧无褥,炉无炭,室无烛,故后世以简约相承焉。
集《大乘经要》一卷,行于世。
中山全姓宣氏,常州人,以其尝居隽水之中山,故号中山和尚
中和二年镇南节度使钟传实召以来。
景福二年,避寇于分宁制置戴尚书迎居龙安院,明年坐亡于龙安,归葬寺之东。
青林虔姓陈氏杭州馀杭人,初谒悟本悟本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
广明初南郑,遇贼巢之乱,驾幸梁、洋,时有中贵人姓第五者,见师,瞻视良久,曰:「此是法王,非同龙象也」。
自汉东之青林,亦钟镇南召之。
天祐元年灭度,门人录其语三百节,为《玄机示诲集》。
鹿头延姓刘氏,福州长乐人江南武义二年,自鹿头至,凡三年而示寂,全身瘗于寺南,赐谥洪果大师,塔曰惠光之塔。
姓李氏华阳人,从洪果来,及其终而代焉,保大六年,迁化。
姓周氏,同郡高安人金陵召见,深加信重,乾德二年顺寂,塔于惠光之北。
坦姓吴氏,建州建阳人,李主以其国命命之,凡四年而终。
姓李氏泉州仙游人,李主召入澄心堂,集诸方语要,凡十年,又俾来继坦焉。
彦闻以疾而间其位,故衰,凡三年而卒。
金陵人,自九峰来居,五年,大壮其栋宇而新之。
既赴栖贤之请,以首座聪嘱檀那及其众,众从之,请于州,州从之。
姓杜氏大中祥符三年,实应是命,于山之东北,手植可万株,凡植一株,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今号其地为金刚岭云。
临终而让,如之始。
之终也,遗诫于其众,无服衰绖,哭泣吊慰,一切绝之。
其寺之再兴也,始缉之,又能经纬,至宝而纪纲大备焉。
姓吴氏,开堂十六年,未尝出院门,自江湖之南及岭之南,二十馀州闻其名者,岁奉钱共数十万以供其堂,其为人信向如此。
种杉万株,皆手自培斸。
同郡有黄檗山某院,唐裴丞相休之功德院也,岁入丰而主者侵牟之,众食不足,思有德者为之长。
景祐四年,自太守而下,列名请其行,又俾其自择人而付之,得焉。
黄檗未十日,四方至者仅百人,盖其道可师者邪。
姓某氏,亦能守宝之规而不敢加焉。
某上书失职,来是郡,得其传法之次叙而记之。
景祐五年龙集戊寅正月日记。
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光禄卿杜君墓志铭嘉祐五年七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七、《公是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惟则字定国姓杜氏
其先蜀人,少举进士,不遇。
而其兄以尚书郎睦州,当先帝即位,四方贺受命,君亦奉其兄章,上礼有司。
天子嘉之,召试学士院,得试秘书省校书郎,调含山县主簿南雄州司理参军,稍迁德清江都
用荐者言,改大理寺丞,知南安县
徙知雷州
是时琼管有大狱,太守坐系者千八百人,吏民恫恐,上下莫自安,百姓废业。
而夷獠素易吏,狙伺重轻。
转运使患之,以狱事属君。
君帆海风,一日至郡下,条其情状,悉罢遣千七百馀人,而取其尤桀恶当坐者,具狱上廷尉
朝廷皆是之,吏民赖以安。
太子中舍通判濠州赐绯衣、银章。
又改殿中丞通判杭州
乾兴中,转国子博士、知处州
尚书虞部员外郎
年老,自表分司南京,因家于雍丘
君为人温厚和易,与人交,尚信义,久而益恭。
其言必践之,不为虚词以导悦人,亦未尝斥人过。
至于仕宦,视公事如私,视百姓如家人,茍可以便之,必商度处画,使得其宜而后已。
不求为名,故所至见爱,去之辄见思。
及其谢事归居也,乡里慕仰之,称为诚长者。
曾祖某,祖某,皆不仕。
考某,赠太仆卿
夫人某氏,封某县君
四子:长某早卒,次子某,次舜元,次叔元,三人者天圣八年同岁进士,而君夫人尚皆寿考无恙。
兄弟既成名,还家拜庆,一县往贺之,车马塞里巷,士大夫以为荣。
君随其少子官淮阴明年十一月某甲子卒,享年八十二。
未及归葬,夫人、长子、次子、诸妇、诸孙相继又卒,贫不能自还,且三十年。
叔元乃克举君之丧,葬于某乡某原,而尽祔其馀,实嘉祐五年七月甲子云。
叔元固善士,孝慈有志节,自其宦于朝,数以令请赠君官,至光禄卿
叔元之事亲,其设心以谓必己之所尽者,然后慊于义,是以其得反葬为艰且久矣。
铭曰:
以仕必才耶,致位一州,不为卑矣。
以寿必仁耶,至于耄期,不云微矣。
嗟嗟杜君,乐易信厚,长者之规矣。
实有良子,实收实食。
谓天不可信,于此乎视。
纳铭其丘,以诏后世。
何夫人杜氏墓志铭1187年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六、《陈亮集》卷三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始余闻东阳何君坚才善为家,积资至巨万,乡之长者皆自以为才智莫能及。
然坚才方端居深念,平生为学之志于是不酬矣,遣其子逮从一世士君子游。
又招至邵康似之,使造、适、遇、述从之学。
似之有声学校中,及为甲辰礼部榜首,世多知其人。
似之亦善称其四子,谓足以如坚才志。
而坚才死,逮实主家事,帅其四弟以奉母夫人杜氏惟谨,而门户纲纪,一切听之逮,如坚才在时。
人往往言逮才有父风,或曰:「是四弟为学之验也」。
余独心知杜夫人之有异于人。
夫母主于爱,爱之过则长幼必失其序,而家事莫适所主矣。
今父死而五子以次听命,余虽不及知夫人处家之详,而其大略固足为寡居者之法也。
夫人姓杜氏,世为东阳儒家。
曾大父义,大父伯忻,父
夫人年十九归何君,坚才也。
淳熙丙午闰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五十有四。
子男五人。
女四人:长适同邑郭江兄弟为东方学者;
次适从政郎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所准备差遣巩嵘,寻卒;
馀未行。
孙男三人:存、摅、恬。
诸孤将以丁未十月二十九日合葬夫人于松山宝山原坚才之墓。
先事,逮跣行以见永康陈亮而哭曰:「葬日迫矣,闺门之懿将随葬而泯灭也。
吾母早奉其姑勤甚,晚岁复迎外王母以归养,示诸子以孝也。
吾父死而我兄弟居丧,不使一日废学,示诸子以无忘先志也。
衣食足矣,而机杼之事虽老不置,示诸子以不忘本也。
使令具矣,而鞭扑虽有不用,示诸子以尚宽也。
至于平生妯娌之无间言,乡闾亲戚之有恩意,人人类能言之。
吾子盍为逮图其所以永久者」。
语之曰:「子之言皆是也,而我又有以知君之母,惜乎吾文之不逮也」。
于是与之铭曰:
家政归一,如父在时。
非子之能,惟母之思。
死则同穴,厚以培之。
后千百年,铭其庶几。